中文
我的抗疫日记 ⑦ | 体育编导“转型”做新闻:有点忙,有点自豪
2020-06-22 13:24:00

刘梦佳是四达时代体育频道的编导。疫情期间,她和同事们在做体育频道工作的同时,还肩负起《四达之声——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报道》节目制作的重任,负责整个节目的选题及英语版本的制作。在非洲疫情蔓延之初,四达时代及时推出的《四达之声——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报道》,为非洲观众提供了防疫抗疫所急需的信息和知识。而刘梦佳,就是这档日播新闻背后的四达人之一。

人们说,这场疫情百年难遇,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。是的,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参与到了这场大历史中。医护人员奋斗在抗疫一线,而我们,四达的媒体人,也通过制作电视节目这种形式发光发亮。疫情期间,传媒事业部推出《四达之声——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报道》,我是节目英语版的责编。非洲疫情呈蔓延趋势时,公司及时推出这档新闻栏目,不仅为非洲观众提供了来自国际、当地的疫情信息,更是将中国抗疫的有益经验传递给他们。这是真正对他们有益的节目。能参与其中,我感到非常自豪。

 

沟通协作疫情特别报道

 

在恐慌面前,报道事实真相的新闻才是定心丸。疫情特别报道中,既有世卫组织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疫情数据,也有世界各地的疫情新闻。欧洲、南美、东南亚、非洲、中国……四达的新闻为非洲观众提供更加客观的报道角度。

事出紧急,我们通过多次磨合确立起了多部门合作的流程。体育频道负责确定选题,写中英文稿及英法版本的制作。译制部进行翻译和配音,技术部门全力支持,各频道分别进行多语种合成。责任较重,由于人手有限,我们在完成体育频道本身工作的同时,采用排班机制。每次轮班,责编带着编导往往要忙碌一整天。如果今天有值班,就意味着从早晨醒来就要投入到既定的流程中。

 

我们的一天是这样的:早起到公司,或在上班路上浏览报道,寻找合适选题。8点前,大家把各自的选题报到群里,由负责领导确定选题。选题通过后,大家开始撰写中文稿件。中文稿需要在11点前出稿,英文稿随后12点左右出稿。我们确定文稿后,再由其他语种来根据需求翻译。

下午1点左右,各语种都开始忙碌起录制和配音。我们在完成英语、法语版本录制外,还要抓紧时间搜集视频素材。各语种负责部门要依据我们的英文版视频做相应配音。因此,当天值班的同事会特别忙碌。时间紧,任务重,有时午饭都顾不上。

因为这是一个多部门协作的工作,责编的重要性就体现在统筹与协调中,我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写稿件、整理稿件、写串联单、与各语种沟通协作、联系后期制作、整体节目输出后编单等。说起来都比较琐碎,但正是所有参与部门的紧密合作,一次又一次配合,才能每天又快又好地完成6种语言日播新闻的输出。

除此之外,我们要面临的挑战还在于,我们一开始并不熟悉新闻类节目的制作。这与我们平时做的体育内容完全不同。新闻报道要求客观真实,下笔写稿时往往要字斟句酌。要是新闻中出现了哪位总统,那总统的名字可千万不能搞错。我们还要注意平衡各方事实。同时,速度也要跟得上。平时做体育专题片,前期准备的时间相对多一些。但这次不一样,日播新闻要求我们手上一定要麻利,非常锻炼能力。几个月下来,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。《四达之声——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报道》凝聚了很多四达人的心血。我的抗疫日记里,它是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

讲述中非友谊故事

 

最近,我还参与了专题片《讲述》的制作,采访了几位在中国参与抗疫的在华非洲人。从他们的讲述里,我更加感受到了疫情下中非合作的真实与意义。这些人经历了中国抗疫的全过程,而且很有勇气,主动参与了所在地的志愿抗疫服务。国内对他们有所报道,但信息不多。接到采访任务后,我搜索全网,尽力挖掘每个人独特的闪亮点。6个人,6个故事。有人在温州做医生,有人是在华艺人,有人在杭州,还有的是在铁路部门做志愿服务。

专题片《讲述》采访现场

我很感慨,我们制作的专题片见证了非洲人在中国的抗疫事迹。他们在中国的时间虽然不长,但在特殊时刻,他们能够深入社区,去做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。而我们,和我们正在做的疫情特别报道,也正在被电视机前的非洲观众们所见证。我问他们,如果到时候回到非洲,是否愿意讲述这段经历。他们说,非常乐意去讲述他们在中国的事情。我们每个人都是中非交流的因子,我们做的每件事也正在成为中非交流的历史。这样的讲述多么动人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