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达时代一直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中国声音。在当今全球化时代,文化交流与传播显得尤为重要。通过高效的传播渠道和本地化的表达方式,我们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与变化,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。
为此,四达传媒与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携手合作,自2021年起共同制作Inside China第一季和第二季节目。2024年,Inside China第三季再次升级,以全新的角度和视野,带领非洲观众深入体验中国的风土人情,领略中国的发展变化和中非文化融合。
第三季节目共五个主题,走访五个地区:浙江金华(了解非洲留学生王晓乐)、河南许昌(在假发之都学习如何制作一顶假发)、湖北潜江(小龙虾带动地区经济发展)、湖南长沙(肯尼亚进口鳀鱼反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)以及河北邯郸(中非科技小院助力非洲农业发展)。
节目沿用外景拍摄和演播室结合的方式制作,每期节目通过不同主持人走访、体验以及与当地人的互动,带领非洲观众深入了解各地文化与发展。除此之外,节目邀请两位非洲籍主持人参与演播室录制,与人民日报外景主持人一起探讨五地的见闻趣事,并从非洲人的视角解读中国的文化魅力和中非合作交流。
通过坦桑尼亚人王晓乐展现非洲留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状态,以留学生自己的所听、所看、所学、所想,反映中国对非洲人力资源的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,帮助提升非洲发展的自我造血能力。
因为坦赞铁路对中国充满憧憬,而后在中国生活六年的“准金华人”王晓乐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?跟随主持人的脚步,可以了解到,婺剧、剪纸、舞狮,是王晓乐的兴趣爱好;线上线下推广自己的母语斯瓦西里语,并与导师一起编撰斯语教材,是王晓乐的理想;求学多年,中国已然成为王晓乐的第二故乡。
许昌市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,从韩国企业的代工厂到拥有自主品牌和完善的产业链,许昌完成了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创造”的产业升级。现在,全球每10顶假发中,就有6顶来自许昌。据了解,目前许昌有大小发制品企业近千家,从业人员已达30万人,产品已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产值超200亿元人民币,许昌也因此获得了“世界假发之都”的美誉。
主持人将亲身探访许昌的假发工厂,揭秘产品制造过程、与企业负责人对话,深入了解这个“头顶上的小生意”是怎样被许昌人做到了世界第一。
经过20多年发展,湖北潜江的小龙虾特色产业形成了集选育繁育、生态种养、加工出口、餐饮美食、精深加工、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。全市虾稻共作面积85万亩,虾稻综合产值超600亿元,从业人数超20万人。
主持人将带领观众,亲身体验捞、卖、做、吃小龙虾的全过程,展现湖北潜江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的典范,如何将小龙虾做成大产业,使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产值,辐射影响全省乃至全国经济。
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在湖南建成,肯尼亚进口鳀鱼成为长沙市一家食品公司受欢迎零食的原材料之一,长沙市高桥大市场保留中非经贸博览会非洲常设展馆,这座夜生活热闹、辣味美食流行的旅游城市见证了中非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。
长沙这座不夜城有其独特的人文魅力,长沙小吃都有什么?肯尼亚的鳀鱼是如何从捕捞到加工再到成为一道美味的零食小吃?高桥大市场非洲常设展馆里有哪些有趣的非洲商品?主持人将带领观众一一揭秘。
从2019年开始,中国农业大学以曲周县为基地,开展“中非科技小院”项目,为非洲留学生提供农业实践学习和技术交流的平台,通过农业实践与技术交流,帮助非洲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农业人才。
主持人将前往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科技小院,与驻扎在那里的中农大师生和非洲留学生们一起参与小麦测产、收割等农活,同时与当地农民共同参与农技课。主持人将通过农务体验和与留学生、农民的交流,带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曲周县科技小院的农业魅力。
除了实地体验,节目还邀请了两位非洲主持人Lynka和NJ参与演播室讨论,他们同外景主持人一起,了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,体会中非的深度融合,探讨中非交流的更多可能性。
Inside China第三季于2024年6月30日开始,相继在ST Novela E和ST Zone频道播出,平均收视率3.9544%,最高收视率出现在肯尼亚11.7546%。
相较第二季,节目收视率有所提升,彰显了观众对于中国文化和故事的兴趣与接受度。这也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节目制作中,持续努力,不断创新,满足全球观众的多元化需求。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地文化的融合,挖掘更多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中国故事,使其在全球舞台上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。
通过这些努力,四达时代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在享受精彩节目的同时,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成就,进而拉近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,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。